狗窝宠物网 宠物知识 牛的养殖技术及饲养方法(技术要点)

牛的养殖技术及饲养方法(技术要点)

近年来,肉牛养殖前景非常好,但肉牛总量有下降趋势,尤其是种母牛数量减少,育肥牛紧张,肉牛价格一直不错,之前一头犊牛约可收入1000元以上,所肉牛养殖业十分红火,养牛市场行情总体上还是非常值得看好的。目前市面上肉牛品种主要有:西门塔尔牛、夏洛来、安格斯、利木赞、育肥小公牛、肉牛犊、鲁西黄肉牛、改良肉牛等品种具有生长快、肉质鲜嫩,出肉率高等优点。那么如何养好育肥肉牛呢?

牛的养殖技术及饲养方法(技术要点)

一、断奶犊牛的饲养管理

从犊牛的出生到断奶三个月之内,必须进行精心管理才能确保犊牛尽快适应生理及生长环境的变化,尤其是断奶后,要尽快培养犊牛适应食饲料的生活方式。此阶段的犊牛应以青饲料为主,每天饲喂青贮饲料4~5公斤或干饲料1~1.7公斤,每头犊牛每天的精饲料喂养不应该超过2公斤。三至五个月应仍以青饲料为主逐渐加大饲料用量,以犊牛吃完为宜,这个时候由于犊牛的骨骼生长快,饲喂的同时添加壮骨肽,促进骨骼生长发育,骨架越大,在后期育肥时候越有利,饮水添加益优壮,促进瘤胃蠕动,增强消化吸收功能。

五个月至十二个月内的肉牛,此阶段肉牛生长发育较快,管理工作十分重要。根据小牛体格大小进行分群,每组小牛10头,且体重差别50~70公斤。每天要对母牛的采食量进行记录,每周要对小母的体重、身高和膘情进行观察记录,当体重达到280公斤以上时,每天喂青贮饲料13公斤,精饲料2.5公斤左右,对于小牛来说正是长身高的时候,对矿物质和微量元素需要量很大,壮骨肽还是要一直添加上。

十三至十七全月的肉牛,已经从小牛长成了成牛,具有生育繁殖能力,要根据发情情况进行分群,体重应控制在400~420公斤,饲喂技术的时候应减少或停止饲喂高精饲料,以投喂单一的粗饲料为主。投喂青贮饲料15公斤。如果作为育肥肉牛的话,这时候可以添加肽壮乐进行催肥增重了。

牛的养殖技术及饲养方法(技术要点)

二、怀孕母牛的管理管理

母牛怀孕之后,一定要记录此期怀孕母牛的采食量和生长速度。母牛分娩前两个月应加大精饲料的投喂比例,为母牛分娩产奶喂养小牛做好充分准备。膘情过差或者过肥的母牛在配种时都不容易受孕,分娩之后生殖系统疾病容易发生。在母牛分娩时体重不能超过520公斤,饲喂标准是:精饲料3公斤+粗饲料15公斤+干草2.5公斤。为提高犊牛的成活率,要做好产房的保暖工作。

牛的养殖技术及饲养方法(技术要点)

三、常见肉牛疾病及防治工作

  1. 肉牛流行性感冒。①在冬春季节,由于气温多变,特别是强降温的影响,肉牛感病常会出现流眼泪、不想采食、没精神,体温可达40度以上。此病传播速度快,一到两天内多数牛都会出现以上症状。②防治方法:一是多让牛饮温热水,二是注射30%的安乃近20毫升或复方氨基比林液30毫升,每天2次,每次2支。

  2. 肉牛瘤胃臌气。①在春夏季节,肉牛贪食过量的含水量大的青饲料,或采食冻害严重的牧草也容易引起此病。常见病牛疼痛不安,呼吸困难,呼吸每分钟80次:心跳每分钟达100次,体温一般正常。②防治方法:一是加强饲养管理,不要喂经雨水淋过的牧草,不要喂豆科草地放牧:不要突然改变饲料:二是对发病较轻微的牛,用松节油50毫升和鱼石脂15克加水50毫升1次灌服:对窒息的病牛,要立刻采取瘤胃刺穿术,放气进行救急。

  3. 牛体表寄生虫病的防治。①由于牛舍长期不进行打扫,一些虱子等寄生虫很容易让牛得皮肤病。常见牛背部分或全部牛毛脱落,边缘形成痂皮,十分明显。②防治方法:经常保持牛体洁净和牛舍的环境卫生。用阿维菌素、伊维菌素进行皮下注射:用2%的百虫溶液涂擦患部:用虫克星、灭虫丁进行灌服。

牛的养殖技术及饲养方法(技术要点)

四、肉牛常见的传染性疾病的防治

  1. 肉牛结核病的防治。①每年春季和秋季要对肉牛各进行一次结核病菌检疫,一旦发现病牛要及时隔离治疗。②每隔20天用消毒液对牛舍进行全面消毒,保持牛舍清洁卫生、通风透气:③用异烟肼、氨基米杨酸钠、链霉素等进行治疗,若治疗成本较高要及时淘汰处理。

  2. 肉牛布鲁氏杆菌病的防治。该种疾病是目前还没有特效药物能够根治,一般发现患病及时淘汰处理。防治方法:主要是要做好免疫接种工作,保持饲养场地清洁并定期消毒。用合霉素、链霉素、四环素、卡那霉索、庆大霉索、丁胺卡那霉索等进行辅助治疗。

  3. 肉牛口蹄疫病的防治。①使用0.1%高锰酸钾液或食盐水清洗病变部位;②用冰片15克,硼砂150克,芒硝150克,研成细末后在口腔病变处涂抹。③用3%来苏儿清洗蹄部,再用龙胆紫溶液或碘甘油或青霉素软膏等进行涂抹后,用绷带包扎;④拌料用口蹄康1公斤,莲解清2公斤,连续饲喂5-7天即可痊愈

在肉牛养殖过程中,要树立防重于治的思想,加强对肉牛各龄期的饲养管理,保持牛体健康,定期对牛舍进行消毒,发现病情及时治疗,确保养殖肉牛事业的健康发展‍‌‍‍‌‍‌‍‍‍‌‍‍‌‍‍‍‌‍‍‌‍‍‍‌‍‍‍‍‌‍‌‍‌‍‌‍‍‌‍‍‍‍‍‍‍‍‍‌‍‍‌‍‍‌‍‌‍‌‍。

关注微信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返回顶部